文丨鲍勇剑、杨苓、王欣
尽全力奔跑,只能维持在原地;想去另外一个地方要用倍速。
——路易斯.卡罗 ,《爱丽丝梦游仙境》
我们将企业内部的保护性技术创新模式称为“黑匣子”。这种模式下的核心技术要么受知识产权保护,要么被当作商业机密,或者被转化为隐性知识 。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的生成式创造联盟则是“白匣子 ”。黑匣子创新有边界和盲区 ,被颠覆性技术替代的例子比比皆是;开放性的白匣子创新越来越具有战略价值,但聚焦点模糊。
AI人(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一出现就被大模型捕获 ,成为历史数据 。AI影响下,商业模式逐渐趋于稳定。优势利润的维持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元模型”创造。元模型创造很难在企业内部的黑匣子中发生,跨行业协同的白匣子才是最适合元模型创造的 。本文以“AI三次元创造”来指称AI时代的突破性创造活动 ,并阐释为何它是白匣子模式的核心思想。
黑匣子里的“悟空 ”
在《智慧企业》一书中,野中郁次郎建议让员工成为能够72变的孙悟空,持续创新。现实中 ,“悟空们”(员工)往往被重复性劳动束缚,成为企业内部流程的维修工 。我们的田野调查项目发现,以初创模式奠定商业成功基础之后,持续改进便成为企业的主旋律。员工的日常任务主要是周而复始地维护日常运营 ,受不了重复性劳动的“紧箍咒”是有创造力的员工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员工流失,还是创造力空转,都影响组织创新效果 。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 ,组织创新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是创业 、规模化、持续改进、衍生市场/技术创新和突破性创造。创业是把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商业化,为客户带来价值 ,让投资人获得回报。规模化是建立可以周而复始的生产活动,利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增加生产 ,扩大市场。持续改进是沿着既有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产品/服务形式 、工艺流程、市场分类和技术精细化方面做渐进式的提升 。衍生市场/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化阶段,包括一系列技术嫁接和市场更新。例如 ,丹麦一家电梯企业结合算法,重新理解大流量电梯乘坐业务,进而建立“客流调度 ”市场业务模式。突破性创造是基本原理、根本技术路线等方面的改变,新材料工艺和新管理模式等相继出现 ,有可能颠覆过往的范式(世界观 、概念和实践的综合体) 。
管理学家马奇(James March)将创新活动概括为利用(Exploit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两类。按照马奇的划分,创业和突破性创造属于探索活动,规模化和持续改进是利用活动 ,衍生市场/技术创新综合了利用和探索两类活动(见图1)。
当组织创新发展到衍生创新和突破性创造阶段,很多企业都想要再次创业,实现第二曲线发展 ,但成功的企业较少 。
继数字化孪生技术之后,AI大模型出现,商业进入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爆发期。AI“元创”能力越来越能够支持衍生创新和突破性创造。“元创”指的是用全新的概念去开发技术和设计市场 。它本来是初创业者的思维属性和行动能力 ,AI增强(Augmentation)、自动化(Automation)和加速(Acceleration)了这种能力,使其发展成为AI“元创 ”能力。例如,AI和mRNA技术相结合 ,颠覆了新药研发的技术路线和流程。不过,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怎样运用AI“元创”能力推动衍生创新和突破性创造还是个难题 。
这可能是管理上的“半步”思维引起的。调研中,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高管表示:把握节奏 ,选择稳定技术,比市场快半步,是我们的领先之道。也可能是企业有颠覆性技术 ,却还没有能力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例如,上海一造科技是一家数字建造技术服务商,开发了建筑机器人、应用数字化设计与3D建造工具 ,确实推动了传统建筑行业能力升级 。但是,怎样建立一个全新的市场需求和系统解决方案,他们仍然在摸索中。此外 ,还有可能是制度上的原因。囿于市场逻辑和资本属性,垄断企业会保护自己的先进技术,防止外界模仿和学习 ,打造自我保护的技术黑匣子 。自我保护栅栏能防范技术外泄,但也扼杀了破圈交流的机会。
企业黑匣子技术创新有许多优势,劣势也很明显,如同质化 、活力衰变等。崭新素材是未来AI生成式创造的关键因素 ,获得崭新素材才能保障AI生成式创造的质量 。多样、多元、多形态 、异质、生动、变化的素材是“崭新 ”的源泉。例如,与英特尔芯片相比,英伟达芯片采用的是崭新的技术路线和设计理念。新技术路线能推动AI生成式创造几何级数的效果 。企业黑匣子中的隐性知识可以保护已有的技术路线 ,但同时会产生技术路线依赖。跳出匣子思考始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欲求却难得。
2023年,以语言大模型为标志 ,人工智能元年开启 。一年之后,AI已有数据焦虑,即历史数据很快会被采集殆尽。由于缺乏新鲜数据 ,数据质量和价值不断下降,运算成本持续增长。企业的黑匣子创新也将陷入同样困境,能高度保护的都已经不新鲜 ,AI创造需要无历史的新鲜素材。
完全无历史的新创造其实不存在 。不过,突破性创造确实与企业规模化、持续改进甚至衍生创新活动有质的区别。在《元论》中,核物理学家张顺江对“元概念”进行了解释。他指出,跨界组合后产生的与本源系统属性相比有明显变异的新的稳定属性 ,就是新“元” 。它比原创更加深刻,有新系统的稳定性 、边界性和层次性。对这样的跨界组合产生的突破性创造活动,本文称之为“元创”。
我们认为 ,AI的数据焦虑传递到商业领域就是“元创 ”焦虑 。它具体表现为企业在决策时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沿用现有模式,还是探索突破性的新模式。AI带来的大规模复制能力让现有模式的优势利润越来越薄。选择结合AI大规模复制能力,通过“元创”活动制造有突破性的元模型 ,就必须允许员工走出黑匣子,探索跨界组合 。
AI领先企业关注元模型优势
AI技术仍然处于重置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变化过程中。不过,两个特征已经显现出来。第一 ,AI软件和服务市场出现五分天下的态势 。第二,为保持商业优势,AI领先企业不断创造商业元模型。元模型代表着新技术应用和新市场之间未曾有过的配对关系 ,它可能是历史因素的涌现生成,是借助AI产生的超越式创造。
AI软件和服务市场将出现五分天下的态势(见图2)。一是提供“码农”劳务服务的劳动力市场,如中软、东软、软通动力 、中电金信等,文思海辉也是一家软件外包公司 ,为各个大公司提供“码农 ”的劳务服务 。二是做知识图谱管理的服务市场。例如,云鹊医是一个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权威教育课程、诊疗助手和健康管理的平台。三是支持动态界面定制化的咨询市场 。例如,中科创达是一家智能操作系统及端侧智能产品和技术提供商 ,依托智能操作系统 、AI和5G技术,提供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应用等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四是维持基础设施服务的效能市场。例如,Ucloud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部署32个大数据中心 。五是持续创造新供给和新消费关系的元模型市场。例如,商汤科技提供生成式AI元模型,覆盖传统AI和智能汽车。工控兄弟连通过举办大量的智能制造线下活动 ,集结庞大的生态协同圈,为新型工业制造模式服务 。英迈国际是技术与工艺两方面的服务商 、链接设备商和最终用户。英迈的战略就是不断拓展新技术在新市场的运用。
AI时代,持续创造新供给和新消费关系的元模型具有特别的意义 。沿用经济学家奈特(Frank Knight)和图洛克(Gordon Tullock)管理、创业与地租和利润关系的理论 ,AI 软件行业的五种商业形态中,持续创造新供给和新消费关系的元模型市场能获得真正的优势利润回报,其他则会走向“攫取地租”(Rent seeking)模式。过去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壁垒和自然垄断来保护经济利益上的地租;但在AI时代,超强和倍数复制能力使得商业地租受保护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也是行业领先企业试图利用AI“元创”能力不断制造元模型 ,引领行业竞争的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元创性 ”越强,对跨界合作的要求越高 。这种跨界合作不是简单的劳动分工 ,而是各自专长优势的快速对接。快速对接专长优势的过程超越了知识的学习和消化,主要是落实在认知协同能力方面。这是AI时代跨界专长合作的新特征 。
例如,空气压缩机行业是传统行业 ,它的市场正经历颠覆性供需变化。AI改变服务器高性能计算的能力,使其能高效地控制和分析频繁且大规模的数据瞬时涌动。这时,新的元模型出现 ,通过算力分析、可编程芯片控制系统,空气压缩机制造商、算力公司 、可编程芯片公司联合向终端使用者提供精准运营服务 。终端使用者只需要把提升的效能价值按约定比例分给供应商,不需要支付软硬件购买费用。在空气压缩机案例中 ,基于市场化的AI技术,领先企业可以撬动市场资源,重组产业链内企业的单方向依赖关系,赢得市场影响力。
这样的新供需关系和市场创新无法在一家公司内部完成 ,企业黑匣子的创新方法很难奏效,需要各方基于新的合作协议构架共同推动 。这个过程中,AI是撮合知识和能力的界面体 ,实现快速专长匹配和各方认知协同。模式一旦出现,模仿跟进的企业将增加。这时,企业又要通过跨界元创活动 ,再次整合资源 。
运用AI元创能力制造元模型已经在AI的技术领域出现,并向应用领域延伸。以AI大模型和服务为市场的企业(微软、谷歌、Meta等)不断尝试新服务模式。连接行业极客和玩家的行业协会,如CNCF 、Kubeadm、Merbridge、Containerd 等开源社区里 ,各种尚未成熟的技术路线争奇斗艳。持续制造新技术应用和新市场需求之间配对关系的分销商代理商,如英迈,也在用归零思维重新想象市场需求 。这些领域里的极客和企业有两个文化和商业模式特征:不领先 ,毋宁死;为持续领先而生。
AI软件应用领域的五种商业形态中,劳务服务和知识图谱管理服务是对已经验证过的商业活动做重复制造,提升规模效应,我们称之为一次元活动;动态定制化的咨询和基础设施服务是支持已有服务与产品的衍生 ,是基于制造的再造,我们称之为二次元活动;元模型是超越制造和再造的创造,是崭新供给与需求组合 ,是三次元活动。
AI三次元,一个创造与存在的概念
语言的生命在活学活用 。自从ACGN(Animation /Comic/Game/Novel,动画/漫画/游戏/小说)选择“二次元”指代幻想世界 ,与现实世界进行区分后,“次元”就不再只是空间维度的概念,而是一套想象世界的方法和表达这种想象的叙事格式。用次元这一概念重新想象AI改造中的世界也是语言恰如其分的活学活用。
在日常语境中 ,一次元泛指单向空间维度,二次元是平面,三次元为三维空间 。ACGN为次元增添了创作与存在的语义。二次元这个词源于日本的御宅族文化 ,日文原意是二维空间 、二维世界,但作为一个在网络部落文化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二次元既可以指称ACGN所创造的二维世界,也可以指称ACGN爱好者或者由ACGN爱好者构成的亚文化社群。在宽泛的意义上 ,二次元还可以指受到ACGN文化影响的各种网络文化 。
中国艺术研究所学者王玉玊用“二次元存在主义 ”解释起始于ACGN社群的次元概念,认为它代表“一种以价值的自主选择与自觉承担为核心的人生信条”。从动漫到网络文学,二次元社群不再纠结公认的真理 ,而是转向自我决定的真实。在二次元幻想世界中,自由、选择、责任 、承担成为玩家认知理解游戏的逻辑 。二次元社群的信条是“我选择,我相信 ,我行动,我创造自己的价值与信仰,我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王玉玊认为 ,存在主义哲学对个人选择和自由的理解,主动选择制造现实的观点,都与二次元玩家以自己的自由选择构建游戏世界 ,并理解游戏中作用空间和非作用空间的思维相对应。它们之间或许没有主动互相影响,却相互暗合道妙。
次元这一概念不仅有存在主义哲学的含义,也是对想象活动的一种语义表述 。北师大学者张柠认为,二次元不是一个刻板的科学概念 ,而是对人的意识活动、环境条件的一种想象方式。这套基于幻想行动的娱乐消费活动也可以破壁进入三次元。例如,游戏周边、Cosplay 、同人展、手办等已经从幻想性的游戏与网络文学世界进入实体和实相的市场经济活动 。
次元还赋予不同形式的存在交互、变化、超越的含义。北大教授邵燕君的《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罗列了网络文学和游戏等幻想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破壁互动的一系列语言。按照丹尼尔·米勒和希瑟·A.霍斯特在《数码人类学》一书的解释,网络世界不是虚拟非存在之物 ,而是人类确实生存于其中,表达观点 、结交朋友的真切空间;对于二次元社群而言,后现代不是理论概念 ,不是艺术流派,而是时时刻刻经历着的日常生活 。进入AI时代,人们在任何一个次元的想象和行动越来越能够破壁影响其他次元。
总之 ,作为一套想象世界的方法和表达这种想象的叙事格式语言,次元已经不再只局限于物理维度。卡拉比-邱成桐空间被证明后,人们认识到空间不止三维度 ,用三次元定义物理现实存在的三维空间也就不合适了 。
用一个实效主义的方法理解次元这一概念,那就是尊重二次元初始的文化创作和自由想象的语义,并以此为基础去理解一次元和三次元(见表1)。第一,次元概念是一种表达想象的方式和叙事语言 ,它起源于游戏、动漫、轻小说。这一概念基于玩家视角,在人的意识空间和赛博(Cybernetics)空间中想象和组织有意义的行动 。第二,一次元代表既有的存在 ,包含玩家能作用的和不能作用的空间与资源。第三,二次元代表玩家通过个人选择改造的幻想/虚拟世界。玩家只能在能作用空间行动,并被非作用空间限制。第四 ,三次元是从二次元破壁,自由创造万物 。万物皆为有待上手的资源,包括虚拟的 、认知的和物理的资源。第五 ,“元 ”还有秩序基因的含义。二次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秩序基因,三次元则反映出秩序基因变异 。概而言之,一次元特指既有的存在 ,二次元指改造后的存在, 三次元指破壁和破圈的创造行动。结合张顺江教授的《元论》,三次元是“元创”活动。
通过溯源ACGN的次元,探究次元背后的语义变化和哲学意义 ,我们认为,三次元代表升华、超越、打破次元束缚的创造 。在AI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三次元这一概念特别能反映AI“元创”活动的属性和意义。因此 ,我们选择AI三次元创造来表达企业克服“黑匣子”局限,实施突破性创造活动的战略。
将AI三次元创造落实到商业领域要思考如何在供给的同时创造需求 。AI生成式创造的商业应用像是一种供给与需求的量子纠缠,在制造技术供给的同时 ,还要制造需求。谁能够让供给与需求量子纠缠,相互促进,不断生成场域 ,谁就有机会获得有一定时效性的商业优势。
AI三次元创造时代,虚拟概念和物理存在的组合变化越来越容易 。率先制造元模型的企业更有调度行业资源的优势。生成式创造的核心就是结合崭新素材和迥异的技术路线支持日新月异的元模型创造活动。企业只有突破“黑匣子 ”的束缚,才能保持元模型创造的优势利润。
未来 ,社会和市场的一次元和二次元活动仍然存在,不过,物理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出生即“死”,出生就走向消亡 ,三次元活动则生生不息,并始终向下利用有形资源 。AI三次元创造的优势在于撬动下层资源为企业所用。资源不需要被所有,只要能被所用。元模型是撬动资源的杠杆支点 。
白匣子里的“悟空”
AI时代 ,衡量企业和社会活动先进性的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和实践三次元创造活动并撬动社会和商业资源为先进的元模型所用!
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道客(DaoCloud)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样本,它为企业外挂了一个鼓励员工实施“元创 ”活动的“白匣子”。
道客成立于2014年 ,是一家云原生领域的创新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可扩展的云原生操作系统,在金融科技 、先进制造、智能汽车、城市大脑等多个领域提供按需调度的算力支持 ,行业标杆客户包括交通银行 、上汽集团、格力集团等。道客的口号是“让算力更自由” 。它在多个地区建设算力枢纽中心,实现算力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自由流动。
道客积极参加全球开源软件社区,成为CNCF(Cloud NativeComputing Foundation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排名前三的云原生技术开源代码贡献组织。开源社区是极客发挥想象力,显示高超编程能力的演武场所 。道客留住极客员工的策略是让开源社区评价员工贡献的代码水平,社区使用率越高,员工成就感越强 ,公司奖励越丰厚。此外,道客的员工还在Kubernetes 、Istio、Containerd等开源社区肩负社区治理的责任。做开源代码的管理员不仅是一项个人荣誉,还会受到公司奖励 。公司墙上不挂高管的名字 ,而是张贴担任开源社区大使的员工英雄榜。开源社区层出不穷的创新挑战、极客员工和公司卓越的算力服务,这三者形成正反馈的闭环。
像道客这样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业务高手自由合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在AI时代做初创项目,有一个外部的“白匣子 ” ,允许思想自由碰撞、能力有缘对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与过往技术相比,AI有一个本质性的新属性 ,即生成式发展。简而言之,生成式AI天然地拥抱偶然性 、随机性和无法事先穷尽分析的属性。
AI时代的初创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利用专长优势(Economy of scope),快速嫁接可行性高的产品和服务 。AI大模型将囊括人类历史知识 ,开放合作过程中,它极大地缩短了知识预备阶段相互学习的时间。企业之间的专家合作重点在“认知协同”,在快速匹配各自已经充分掌握的领域专长,这需要一个强调非限制性与合作性的专长对接和认知协同模式 ,也就是AI三次元创造的“白匣子”。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款可以通过自由编程来实现客户自己定制芯片功能的芯片 。这类芯片早期只用于芯片设计的内部原型验证,近二十年来 ,由于芯片工艺的进步,它被用于许多创新型的终端产品中。但是,要寻找新客户和新市场 ,需要供应方和需求方一起来摸索元模型。
芯片行业的启动费用高昂,当一款芯片还不具备大规模销售市场的条件时,它不可能收回成本 。因此 ,选择FPGA来设计自己产品的客户往往是市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虽然单颗FPGA芯片价格高,但如果客户能够找到有高利润回报的新市场,就能抵消芯片成本。这就要求技术供应商和用户密切协同 ,在创造供给能力的同时,创造消费市场 。
FPGA的市场和客户有两类,一类是最终形态或者市场规模还不确定,但是需要快速进入市场的产品 ,比如8K电视/投影、5G、6G。另一类是新类型应用产品,这部分产品的客户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年需求量不会很大的长久客户 ,如工业物联网 、新型医疗设备等。这两类市场的共同特点是供给与需求的量子纠缠,在创造需求的同时制造供给能力。类似情况也逐渐出现在环保低碳新材料领域 。过去是先有新材料发明,再培育市场。现在 ,有AI的加持,可以通过新市场概念来推动新材料的研发。
新创造的元模型优势保鲜期不会太长,因为随着市场规模扩大 ,芯片产量增加,标准化程度提高,客户会选择自己做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以降低成本 。这个时候,“元创 ”市场上FPGA的市场份额就会急剧下降直至归零。
“云边”融合是AI三次元创造的另外一个经典案例。最近10年,云、边缘、终端在各自的场景下自主生长,都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云应用强调规模化经济 ,有集中式的便捷和运营能力,边和端更擅长具体场景应用,具有专长经济优势。简单的链接模式下 ,“云边”融合进入瓶颈期。云没有来源于边端的数据支撑,没有现场终端指令的执行,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边端仅仅重复已经建立的应用 ,单一场景的专长不会发展为核心竞争力,很难维持竞争优势。实现“云边 ”深度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创造元模型的问题。使用黑匣子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问题始终会受制于企业的边界 。例如,远程医疗目前能做的只是简单的远程诊断 ,无法做到实时性远程手术。
为实现AI三次元创造,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简称“云基地”)尝试一种新型的制度设计。为实现白匣子模式,他们建立AI三次元创造中心 ,先从“云边”融合的跨行业协同创新开始,再延展到AI应用的其他领域。因为云基地是政府支持建立的一个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在跨行业协同创新合作中,有天然的中立性 。它吸引AI相关的各类企业 、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参与到AI创造性应用设计过程中 ,同时考量工业工程应用的社会关系与伦理,避免AI可能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危害。更重要的是,白匣子创造模式天生鼓励技术分享 ,促进正面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过去,白匣子模式往往以一种有限的开放式技术创新网络或联盟形式出现,要么是小团体的技术分享 ,要么是松散的技术社区;AI技术的生成式属性有可能让有限开放式的合作上升到自组织、可持续的新高度 。
AI三次元创造是一种组织思想,并不一定必须由政府下属机构来协调。例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建立的“科创营”将教学、模拟和概念实验结合为一个整体 ,目的是帮助企业走出初创的“黑匣子 ”,进入思想解放 、能力碰撞的“白匣子”。
白匣子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的探索,需要建立一系列新的跨组织合作协议 ,有些可能是没有先例的 。例如,云基地的AI三次元创造中心摒弃了行业沿袭的专家会诊厅,改用艺术领域的“策展”方式来设计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元创 ”探索活动。制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甚至有各种元组织模型 ,但AI三次元创造的思想始终贯彻其中。图3总结了黑匣子与白匣子两种模式的优劣 。
解放想象力,让创造发生
根据《纽约时报》和路透社报道,英特尔曾经设想收购英伟达 ,被董事会否决后,转为支持由现任执行长基辛格(Pat Gelsinger)主导的另一项GPU计划Larrabee。这项计划使用英特尔的x86技术,未果 ,后来又探索Xe和Arc项目回归图形处理器领域,还是不成功。随后,英特尔希望通过收购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来实现技术突破 ,收购了Nervana Systems、Movidius和Habana Labs 。这些在“黑匣子”里的努力都不尽人意。2017年和2018年英特尔曾有机会投资OpenAI,却被时任执行长史旺(Bob Swan)拒绝。死守“黑匣子”,无视“白匣子 ” ,这一战略盲视部分解释了英特尔目前的困境。
印度的《薄伽梵歌》里有一个叫克里希那的英雄 。睡梦中,英雄梦到这个世界有无限延展的球结构,梦见了无数的自己,在一个个球形结构中或躺或斜地睡着。大大小小的球环套在一起 ,弥漫在宇宙中,绝对自由,任意穿梭。这个印度英雄在中国的兄弟叫“悟空” ,他居住在大大小小企业的“黑匣子”中,并试图蹦出来,打造承载自由意识和无限创造的“白匣子 ” 。
(文章首发于《清华管理评论》。作者鲍勇剑 ,系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特聘教授;杨苓,系上海市杨浦云计算创新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 ,系Altera中国生态负责人。研究助理何明璐对本文有贡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发表评论